多发性硬化(MS)的核心病理矛盾在于“破坏”与“修复”的失衡——免疫系统持续攻击髓鞘导致神经脱失,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虽大量聚集于病灶却无法成熟分化,难以形成功能性再生髓鞘。202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童小萍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的研究,首次锁定 OPCs 分化障碍的关键机制,筛选出特异性激活剂,为从“抗炎抑制”转向“主动修复”提供了突破性方案。

研究团队从临床现象切入:MS患者血清中Kir4.1钾离子通道抗体水平随病程波动,且病灶区OPCs虽数量充足却始终处于未成熟状态。通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验证发现,脊髓腹侧OPCs的Kir4.1通道功能存在特异性损伤,这种损伤导致细胞内钾离子稳态失衡,直接阻断了向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机制解析显示,Kir4.1功能缺失会抑制FYN 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而该分子是调控OPCs成熟的核心开关,其活性不足直接导致再生髓鞘薄弱且功能残缺。

基于这一机制,团队通过热漂移实验与电生理验证,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小分子药物2-D08。该药物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可特异性结合Kir4.1蛋白并增强其通道电流,恢复OPCs内钾离子平衡。在EAE小鼠模型中,持续给药4周后,小鼠脊髓脱髓鞘病变面积减少,透射电镜显示再生髓鞘厚度与致密性显著提升;在更接近人类病理的狨猴MS模型中,2-D08治疗使动物运动功能评分改善,且未出现传统药物常见的癫痫样副作用。对比实验证实,其髓鞘修复效果较临床常用药“复彼能”提升,展现出更优的治疗潜力。

这一发现打破了MS治疗“重抑制、轻修复”的传统模式,首次明确Kir4.1通道是髓鞘再生的关键靶点。《Advanced Science》审稿人评价其“为进展型 MS 提供了全新干预思路”——对于已出现不可逆神经损伤的患者,2-D08可通过激活内源性修复机制逆转功能障碍。目前团队已启动该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估,有望成为首个兼具抗炎与修复双重功效的MS治疗药物。

【 字体: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