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MS)治疗长期面临“疗效与可及性失衡”难题——高效的B细胞靶向疗法需频繁前往医院静脉输注,而便捷的口服药物疗效有限。2025年以来,奥法妥木单抗(Kesimpta®)的获批与我国自主研发CCR5抑制剂塞拉维诺的临床进展,实现了“高效靶点+便捷给药”的双重突破,彻底重塑了MS治疗格局。

诺华公司的奥法妥木单抗成为首个实现患者居家自行注射的B细胞靶向疗法,其获批基于两项III 期ASCLEPIOS研究的重磅数据:在复发型MS(RMS)患者中,该药物较传统口服药特立氟胺可降低年复发率,使3个月确认残疾进展风险下降,且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第二年达到无疾病活动证据(NEDA-3)标准,即无复发、无残疾进展且无新增脑病灶。更关键的是其给药方式革新——通过 Sensoready®自动注射笔,患者经简单培训后每月在家15秒即可完成皮下注射,无需依赖医院输液中心,用药依从性较静脉注射疗法提升。其独特机制通过靶向 B 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特定表位,在清除致病性B细胞的同时保留免疫监视功能,安全性与口服药相当。

在国产新药领域,2025年5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北京天坛医院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联合研发的塞拉维诺进入临床试验,为进展型MS患者带来新希望。该药物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CR5,通过阻断骨髓来源髓系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从源头抑制脑内慢性炎症。临床前研究显示,在复发缓解型与进展型MS模型中,塞拉维诺均能显著减少脊髓免疫细胞浸润,缓解髓鞘脱失,治疗效果优于特立氟胺,且无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其创新价值在于填补了进展型MS治疗空白——此前该类型患者因缺乏有效疗法,残疾进展速度是复发型的2倍,塞拉维诺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预后困境。

这两类药物的进展标志着MS治疗进入“精准化+便捷化”时代:奥法妥木单抗通过给药方式革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塞拉维诺则通过新靶点突破治疗瓶颈。对于复发型患者,居家注射疗法可实现长期规范治疗;对于进展型患者,CCR5靶向策略为阻断残疾进展提供可能。随着我国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推进,MS患者将逐步摆脱“频繁就医”与“疗效不佳”的双重困扰,迎来个体化治疗的新选择。

【 字体: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