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下午,医学院孙曼銮博士在脑科学研究所会议室与大家分享了其博士期间的科研工作“乙酰化调节大肠杆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活性的机制研究”。
组会第一阶段,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孙曼銮博士、房清丽老师以及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闫玉清教授给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英语口语秀,再一次点燃了大家学习英语的热情。
组会第二阶段:孙曼銮博士全程英文介绍了她在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首先,孙曼銮介绍其博士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 SAM)是甲硫氨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其作为体内主要的甲基供体和生理性硫基化合物前体,参与体内众多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他重要生化反应。SAM 合成酶(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ase, MAT)是 SAM在生物体内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孙博士的研究首先在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大肠杆菌 MAT 蛋白,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大肠杆菌 MAT 蛋白的乙酰化赖氨酸位点,随后对这些赖氨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对于 MAT 的活性至关重要。同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 MAT 可被大肠杆菌去乙酰化酶 CobB 催化去乙酰化。体外酶活性测定实验表明, MAT 的体外乙酰化修饰可降低其酶活性;而 CobB 催化去乙酰化后, MAT 蛋白酶活性显著回升。体内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可逆的乙酰化修饰可以调节大肠杆菌 MAT 蛋白的生理活性。
随后,孙曼銮博士还介绍了其在博士期间参与的关于结核分支杆菌新药物靶点的筛选及结核病临床快速诊断鉴定等课题的相关研究。
此次文献分享,使大家了解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及相关蛋白分子酶学的知识,了解了重组载体构建及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分子生物学的有关内容。(文/孙曼銮宋国斌 图/房清丽 编辑/宋国斌)


